不課囤房稅有內幕?學者:沒那麼簡單

2021-03-12

蔡政府去年底啟動打炒房方案,首先由中央銀行、金管會針對餘屋貸款融資開始掃蕩,財政部近期也傳出將對「囤房稅」及「房地合一稅」下手,外傳政院明將通過修法,以配合民進黨團要求,但最新消息指出,將先針對房地合一稅調整。對此,景文科大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在臉書表示,這2天囤房稅又成了熱門話題,但他坦言有個問題若沒解決,囤房稅課了也沒用。

章定煊表示,因為蘇院長說要啟動囤房稅,一下子這2天囤房稅又成了熱門話題,但他一向避談這件事情,因為有件事很難以釐清,到底囤房稅立法意旨為何,課稅原理為何?章定煊認為,這涉及到囤房如何認定與它的稅率問題,但大家都不談,反正有課囤房稅就等於打房,炒房行為就會不見了,但事情卻沒那麼簡單。

 

章定煊分析囤房稅課稅原理,有以下幾種可能性:

 

第一,視為財富稅來看,囤房者是很有財富的人,多課一點稅,多負擔一些社會責任,這屬於促進社會垂直公平的一種課稅手段。

第二,視為所得稅補充來看,薪資所得1元都跑不掉,有錢人避稅節稅手段多如牛毛,只好在他們囤房的時候補一些回來。

第三,為消費稅,一個家戶消費一間房就夠了,但有些家戶就是要消費很多間房,每間使用率都很低,有的只給外勞跟蚊子住,過度消費要課稅。

第四,視為矯正外部性的租稅,類似空污稅的形式。因為土地資源有限,囤房行為帶來很多社會問題,這些外部性成本政府必須花大量的資源在租金補貼、興建社會住宅、生育補貼等類別上,依照使用者付費原則,囤房者要繳稅。

第五,視為不應存在經濟行為的懲罰性租稅,目的是希望這類的稅根本課不到,目的是讓這類的經濟行為消失。

章定煊表示,在不同課稅原理下,起徵點跟稅率會有很大的不同。財富稅跟所得稅的補充稅比較,起徵點會很高,目的是在平衡社會的負擔。如果是消費稅,起徵點低一點,但稅率一樣不會太高,因為收稅的目的是壓抑這類消費行為。

若是矯正與視為不應該存在的經濟行為,起徵點偏低,稅率也會很高,所以目前研議的方向是哪個也不能確認,因此無從比較。但能確認的是,若課稅結果,對於囤房的人來說,邊際成本稍微提高,只要邊際效應高於編輯成本,囤房行為就不會被消滅,頂多就國庫增加一些。

至於傳聞政院已經確定明日先討論房地合一稅修正案,原本持有屋房1年內課徵45%,改為2年內出售課徵45%稅率,另外2至5年內出售,稅率為35%。綜合媒體報導指出,財政部長蘇建榮認為,囤房稅打擊面較大,南韓實施的過程,囤房稅有轉嫁至房租上,對於租客反而不利,避免影響過大,暫時不推動。

凡從事保險相關業務等工作之本業勞工~竭誠歡迎您的加入 ~